同心:答好对村巡察“三道题”
近年来,同心县委将对村巡察作为进一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力举措,不断推动解决基层问题和群众身边问题。
立足监督重点,解决“巡什么”的问题。县委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将153个村(社区)党组织纳入《中共同心县委员会巡察工作规划(2022-2026年)》一体谋划推进。采取乡镇初分、部门优化、巡察统筹和县委常委会审定的“四步工作法”,将全县153个村(社区)党组织按照村集体“三资”管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额彩礼专项整治、耕地保护(违规占地)等10项指标科学划分为Ⅰ类、Ⅱ类、Ⅲ类,确定28个直巡村(社区)名单,增强直巡对象的精准性。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重点及吴忠市委对我县村级党组织异地交叉直巡发现的突出问题,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5个方面,确定20项对村巡察监督重点,细化为“33看”监督清单,形成《同心县对村巡察监督重点指引》,有效破解村级巡察巡不深察不透的问题。县委书记出席对村巡察工作动员部署会,要求聚焦“一肩挑”人员等重点人群,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和粮食安全、惠民补贴政策落实、工程项目建设、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发挥等重点领域,全面、精准、有效开展巡察监督,深挖村干部在乡村振兴领域动“歪脑筋”、打“小算盘”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对村巡察监督重点。
优化监督方式,解决“怎么巡”的问题。围绕巡察准备、巡察了解等6个重点环节51个具体步骤,制定《同心县对村(社区)巡察工作流程图》,明确各阶段责任主体、主要任务、时间节点等,指导巡察组和被巡察党组织按图履职。收集汇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等部署要求及“千万工程”、基层治理等方面的71项政策文件和制度规定,形成《对村巡察专项文件目录》,为开展对村巡察提供政策依据。建立对村(社区)巡察人员“三必抽”机制,抽调曾任过乡镇党委书记、主席、镇长的领导干部任巡察组组长,抽调在乡镇担任副职的年轻领导干部任副组长,抽调财政、审计、乡镇五办四中心等部门业务骨干为巡察组成员,确保对村巡察力量足、结构优、能力强。加强宣传发动,坚持“线上+线下”“传统+新兴”相结合,通过微信群、乡村“大喇叭”、发放印制巡察标语的宣传用品等方式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积极解决群众知晓率不高、参与度不够问题。创新运用“十访十问三五必有”工作法,做到对重点人群“十必访”、入户走访“十必问”、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五必谈”,重点场所“五必到”、人才保障“五必有”,全方位提升工作质效。优化工作程序,推行少开会、少填表、少要材料、多走访的“三少一多”工作法,采取“集中(动员)反馈”和“就近(动员)反馈”相结合的方式,对同一乡镇涉及2个及以上村采取集中(动员)反馈,对不同乡镇相距较近的村,组织联合(动员)反馈;简化见面沟通会、听取汇报等工作环节11项,着力减轻基层负担,提升工作质效。
提升监督质效,解决“群众得什么”的问题。采用“乡村一体巡”和直接巡察方式,完成对全县12个乡镇149个村(社区)的巡察,对村巡察覆盖率达97.4%,发现问题1422个,移交问题线索10件,立行立改事项23件,形成专题报告3份。对乡镇、村(社区)难以整改落实的由行业部门进行联动整改,先后向交通、住建等职能部门制发3份《巡察建议书》,助力重点问题集中整改、全面整改。深化成果运用,针对两轮对村直接巡察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认真梳理归纳为23类问题表现,向全县12个乡镇(开发区)下发《共性问题对照整改通知》,推动全县153个村(社区)党组织举一反三、联改联治,由点及面推动整改落实,实现巡察一村、规范一域、治理一镇的效果。紧盯群众揪心事、烦心事,聚焦打造“巡一个村、至少解决一件民生实事”巡察工作品牌,推动解决了韦州镇庆华村帮扶车间闲置及村庄主干道路无人行步道、兴隆乡李堡村16户村民占地补偿款54.624万元未发放、豫海镇兴隆村16户村民占地补偿款296.21万元未发放等群众期盼已久的问题,让巡察为民真正可感可及。(同心县委巡察办 薛宏燕)